生态资源评价中的因素
评估框架:提出“贡献-敏感性-活力-组织”四维框架,综合评估生态源的生态服务能力、抗干扰能力、代谢活力及景观连通性。具体指标:贡献能力:基于InVEST模型计算水产量(WY)、碳固存(CS)、土壤保持(SC)和栖息地质量(HQ)。敏感性:分析地质灾害风险和洪水风险,量化生态系统对扰动的脆弱性。活力:通过CASA模型计算净初级生产力(NPP),反映生态系统代谢能力。组织能力:采用连通性概率(PC)和连通性积分指数(IIC)评估景观连通性。
基于SOM的多分类生态源识别
方法:引入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SOM)模型,将传统叠加分析转化为聚类过程,解决生态源同质化问题。优势:无监督学习揭示数据内在模式,减少人为干预。保留多指标原始信息,提升生态源分类的客观性和科学性。结果:在PLEUA识别出20个生态源,总面积31,690.04km²,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外围。
确定生态走廊
方法:基于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结合重力模拟提取生态廊道。步骤:构建阻力面:整合地形、土地利用、植被覆盖等6类因子,通过AHP确定权重。计算最小阻力路径:结合生态源分布,识别潜在生态廊道。结果:提取30条生态廊道,总长781.78km,主要分布于东西部,中部仅有1条南北向主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