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开始前,想跟大家说件事——
好多小伙伴后台反馈找不到我们的文章了,星标也不见了
在这跟大家解释一下:之前账号做了迁移,原来的星标就失效了,如果大家想第一时间收到最新推送的话,记得重新星标下哦🌟
没想到啊没想到,小编之前写过的一觉起来全球学术水平下降10000倍,居然也会有成真的一天!
是的,不是在做梦,也不是三体人袭击了地球,是我们的GPT老师......挂了。
美东时间12月11号当天,任劳任怨的GPT老师在全球学生高速使用下,光荣阵亡了大概3小时。老实同学还在暗自着急,生怕是自己用得太用力给封号了;而上网一看,好家伙,外网的全球网友和国内小红书纷纷表示自家paper/科研/复习/办公进度直接停摆,这回真是全球智商同时下降了!
看来,如今大学生甚至科研界对于AI的依赖,似乎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11号傍晚,当小A打开N个Reading材料的PDF还有空空如也的谷歌文档,准备靠GPT老师一通输出,搞定几个小时后截止的final大paper的时候,ta傻眼了。
“ChatGPT is at capacity right now.”
上次看见GPT老师挂掉还是上次。小A以为只是暂时的,刷新了两下界面,摸了一会鱼,又登进去看了一下,熟悉的对话界面还是没出来。
NO NO NO! 这个危急存亡的时候你可不能死啊,GPT老师!
小A又疯狂刷新了几次,还尝试着换了浏览器,甚至打开了APP版本。APP上虽然刷新出来了对话,但当小A问,“Are you ok”的时候,绿色头像的回复虚弱地跳了几下,跳出以下警告:
小A盯着一片空白、字数为0的屏幕,试着唤醒自己已经许久不用的内接大脑里的一点点学术养分......
完了,头好痛,不会要长脑子了吧!?
就在小A无助地环顾四周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周围越来越多原本专心致志盯着电脑屏幕的同学,突然开始暴躁地敲键盘;
Groupme里原本正在积极发消息的组员,突然集体失声;
每天这个点邮箱里应该收到的社团Newsletter,迟迟还没还没跳出来......
原来,和小A一样陷入大停摆的,还有全球所有正在备战final的苦逼学生、写年终总结报告的打工人,回邮件、跑数据的学术人。从欧洲到亚洲,从国内到美国,在ChatGPT被冲垮的瞬间,全球科研水平一瞬间掉回了冰河世纪。
还有几个小时就要考试/论文DDL的学生,在互联网上鬼哭狼嚎原地作法,试图招回GPT老师的魂;开卷考试考到一般眼睁睁看着GPT老师挂掉的倒霉蛋,心脏骤停。
而碰巧早早考完试交完作业的卷王,则可以长吁一口气,有种末日逃生的美;
办公室里瞬间生产力下降一百倍的打工人,纷纷停下手头的活,开始闲聊;
当然,对各大LLM(大语言模型)已经如数家珍的留子们,丝毫不慌,转移阵地,打开Claude,Gemini,再不行Microsoft的copilot也能拉来当咱的电子牛马!
总之,三、四个小时之后,世界各地的GPT老师的服务器一个个活了过来;在午夜左右,OpenAI官方发推:问题已经解决!
这场现代学术史上最大危机,总算暂告一段落。
谁能想到,今天已经是大伙学术再生父母、学术恩师的GPT老师,还是个上个月才满2周岁的宝宝。
大家还记得,AI刚横空出世的时候,所有人还在叫它“人工智障”,用它写弱智爱情故事,偶尔也在GPT进行一些非常灵性的回复时尖叫,“救命!我的GPT好像有自我意识了!”(当然,不是认真的!)
然而,仅仅2年后,ChatGPT罢工几小时,就能全球留子或多或少陷入恐慌。
有的留子惊恐地发现,离开GPT,自己连一句完整通顺的话都写不出来了;有的盯着自己突然言辞笨拙如小学生的邮件,根本不敢发;有的发现,不经过GPT老师解释的课本知识根本进不去脑子......
如果你感觉自己的思维和语言能力正在退化,离开GPT根本不会说英语了,不用太恐慌。
因为美国人也发现没有GPT,自己就不会说英语和发邮件了。
今天AI在高等教育界、在学术界的渗透度,可能已经远远超过你我的想象。今年
春季学期,86%的美国大学生都说自己多多少少用过一些AI工具,而且已经有超过一半的大学生表示,AI帮他们取得了更好的成绩,提高了效率;
cr. Digital Education Council
在ACT的一项调查中,也有近一半的 10 至 12 年级的高中学生表示他们在作业中使用了 ChatGPT、Dall-E等AI工具。不过,大部分同学们用AI的目的,是来解决问题而不给出答案、创建学习材料、集思广益和总结课堂笔记。不过,信不信嘛.....
于是,有的教授和学校方也“以毒攻毒”:AI检测软件GPTZero 的创建者、普林斯顿大学大四学生 Edward Tian 已经和来自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罗德岛大学等大学的 6000 多名教授签约;
还没进入大学、在申请季的学生,也不能幸免。Inside Higher Ed在 2023 年 9 月进行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在 2024 年招生周期中,10 所大学中有 8 所将在招生过程中中使用AI:70% 的招生官员认为AI会被用于审查推荐信和成绩单;60% 的招生官员表示人工智能被用于审查文书。
尽管大部分教授仍对AI持有将信将疑的态度,但偶尔教授和研究人员自己,也会露出“草台班子”:
《自然》杂志估计,2023 年发表的学术论文中,至少有 60,000 篇是在LLM的帮助下撰写的;2024 年上半年,生物医学界成员发表的研究论文中,摘要完全由LLM 撰写的论文至少有10%,其中,计算机科学界的这一比例更高,为 17.5% 。
(CS人英语不好刻板印象实锤了?)
就在最近,斯坦福大学传播学教授杰夫·汉考克 (Jeff Hancock) 被指控使用AI来伪造法庭声明:他在明尼苏达州的一起法庭案件声明里有2条引文疑似是AI胡编乱造的结果。
英语的用法,也因为GPT,在悄悄地发生变化。自 ChatGPT 发布以来, “delves”、“showcasing”、“underscores”、“pivotal”、“realm”和“ meticulous ”等词汇的使用在学术写作中激增。
因为大语言模型的原理,本就是从成千上万的语料库里拼凑出通顺的词句,有人猜测,这些热门词在尼日利亚的英语中更为常见,而模型训练的关键要素经常出现在尼日利亚英语中。因为被通的多了,这些词也深深地染上一股“AI味儿”,连原来就会用它们的人,因为怕听起来像AI,都不敢用了。
不管大家对AI的潘多拉魔盒是个什么看法,不可否认的是,能够灵活并且正确使用AI作为学习工具(而不是不劳而获的工具!)的同学是会有很大优势的。接下来,就来带大家认识一下能和GPT媲美的AI工具和大语言模型,以及如何合理使用它们!
要说GPT老师最大的旗鼓相当竞争对手是谁,应该就是Claude了。Claude是Anthropic开发的大型语言模型系列, 首次发布于 2023 年 3 月。目前,它有3个模型:
针对速度进行优化的 Haiku、平衡能力和性能的 Sonnet 以及专为复杂推理任务而设计的 Opus。
如果说GPT比较像理科生,那Claude更像文科生,不管是写论文大纲还是接着想好的论文思路续下去,它都更加丝滑、考虑得更“像人”,不会出现一些一看一股AI味的内容。它不像ChatGPT那么“健忘”,会结合更多上下文进行推理,也让它更适合作为“Paper助手”:它可以非常合情合理地演绎数十个角色的虚构写作及其与环境的互动、归纳现实问题、编写创意代码。
这里也不多说,让Claude自己给大伙总结吧:
这个回答就很Claude了!
另一款在GPT刚刚开发时气势汹汹要叫板,但目前稍显有点儿后劲不足的是谷歌开发的Gemini。Gemini有着强大的图像处理功能;虽然ChatGPT 使用的是更成熟、更可靠的 DALL-E 3,但ChatGPT会限制免费账户可创建的图像数量,而 Gemini 则没有类似的限制。
此外,ChatGPT 的 o1 模型使用思维推理来分析复杂问题的能力更强,尤其是在完成解码密码文本、解填字游戏、正确回答数学和英语问题等任务时明显有优势。
那么,Gemini的优势在哪呢?
毕竟是谷歌的亲儿子,Gemini 已深深融入谷歌生态系统。无需离开聊天室,大家就可以要求 Gemini 从其他 Google 应用程序(包括 Gmail、Drive、Maps、Flights、Hotels 和 YouTube)中获取实时信息。只需键入 @[要查看的应用程序名称],输入提示即可!
Perplexity AI 一次性解决了“聊天机器人不联网”和“联网搜索引擎不人性化”的问题,取长补短,可以一次性获得直接答案,而不用访问多个链接并寻找信息。
虽然谷歌搜索目前也有“AI Summary”的功能,但不准确的次数还是非常多的!Perpexity比 ChatGPT功能更少,却也更精准,旨在查找和总结网络上的内容。算是谷歌 AI 概览的增强版。
当查找搜索结果时,ChatGPT
一般就给你一两个source,而Perplexity 会给你20个,还会整齐地总结了信息并引用了每个单独的要点。Perplexity AI 还能控制其查找资源的位置;大家可以指示它搜索整个互联网,仅搜索学术论文、WolframAlpha、YouTube 或 Reddit,具体取决于你认为问题的最佳答案可能在哪里。
如果你是那种需要用AI来做计划、整理日程表、追踪项目的同学,那Notion.ai就是你的首选!Notion 是用于记录笔记和整理知识的强大工作空间,可以用它来做申请材料递交checklist,学习日程、复习大纲等等。
但是,用Notion时相当一部分是需要大家手动建立表格,打字和编辑的,会稍稍有点麻烦。文字方面,Notion有内置的AI 可以生成和编辑文本,根据同学们的需要调整文本的语气和结构。同学们也可以使用 Notion AI 问答来询问任何问题,并获得根据你的数据生成的答案!
尽管大家多少都带着一点儿调侃的成分,但,当大家说着“全球科研水平下降50%”、“全球英语Native Speaker消失一半”的时候,小编还是隐隐觉得有些不安。
是AI提升了全球科研水平,但一个服务器崩溃就能倒退回去?还是AI已经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智力惰性,导致大家离开了AI都不会思考了?
要再多想一步,是不是说,AI,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过,甚至能控制人类的智识水平了?
互联网刚出来的时候,从家长到老师也都如临大敌;今天,尽管互联网确实也带来不少麻烦,但整体来看,获得知识的门槛大大降低,普通人也可以通过获取网上成千上万的视频、文本、图片资料,去触碰自己从未到过的世界。
但AI不一样。
你可以靠AI头脑风暴出不属于自己的想法,从千万前人和未经允许的报刊、论文、文本里拼拼凑凑出“原创”段落,转折太生硬让AI帮你想,语法错误连篇让AI帮你一键纠正。只要执行得当,再加上一点点运气,从头到尾都没有过一遍自己脑子的东西,也能拿一个过得去的分数。
但是,没有“人”参与的AI,失去了“人”的决策和人性,出了学术圈,到了现实世界,会有什么后果?
最近美国反响很大的两则新闻,一是藤校精英小哥Luigi Mangione枪杀美国联合健康公司CEO,反倒获得一片叫好。
原因是保险公司实在太不做人;美国作为唯一一个没有全民医保的发达国家,拒赔率本来就高,联合健康公司更是用成千上万的病人数据推算出每个投保人能覆盖的时间,到点就把病人一脚踹出计划,根本不管病人死活。这背后的算法系统,用的是最新的AI技术。
另一个新闻,是前OpenAI研究员S
uchir Balaji的自杀。原本一直相信AI是未来的机遇的Balaji,在加入ChatGPT的开发后,提出质疑:模型训练所用的数据侵犯了创作者的版权,不符合现行的道德伦理。
Mangione和Balaji都是26岁。AI在两个年轻人走向极端的最后两年蓬勃生长,或许没有直接造成他们的决定,但一定程度上,两个人何曾不是AI的广泛运用产生的巨大的蝴蝶效应的“受害者”呢?
他们的悲剧,也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要让人工智能替代我们的人性。
本文系授权发布
,From TD北美留学进化论,微信号:testdaily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INSIGHT视界 诚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