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所有版块导航
Python
python开源   Django   Python   DjangoApp   pycharm  
DATA
docker   Elasticsearch  
aigc
aigc   chatgpt  
WEB开发
linux   MongoDB   Redis   DATABASE   NGINX   其他Web框架   web工具   zookeeper   tornado   NoSql   Bootstrap   js   peewee   Git   bottle   IE   MQ   Jquery  
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算法  
Python88.com
反馈   公告   社区推广  
产品
短视频  
印度
印度  
Py学习  »  区块链

【产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比拼的是数字化供应链、产业互联网是一个千亿大平台大商机、区块链技术赋能产业互联网

产业智能官 • 6 年前 • 521 次点击  

近日,2018全球供应链论坛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顺利举办。本次论坛主题为物流科技与智能供应链,普洛斯CEO梅志明、京东物流CEO王振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李效良教授、鲜易集团副总裁黄振平等30余位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领袖和顶尖学者,共同探讨科技赋能供应链的前沿趋势和未来版图。

作为领先的生鲜产业互联网平台,黄振平在企业案例论坛中对未来数字化所带来的变革进行了精彩剖析,分享了《生鲜产业互联网的数字化平台战略》案例,深入解读了产业互联网数字化平台战略与发展路径。

鲜易控股集团副总裁黄振平

中国将迎来数字化智能时代。在这个时代,渠道将变得无所不在;营销变得越来越精准;品牌在变革,从十年前B2C现在慢慢变成反向定制C2B,从大规模生产、大规模分销到消费者驱动品牌。这些都涉及到整个产业的数字化变革,如何构建产业数字化平台?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

黄振平指出,产业互联网的核心是建立在数字化技术基础上的新型供应链业务网络,源于数字化技术,基于产业生态的最佳实践与管理创新的融合。他认为未来的生鲜智慧供应链将建立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至上,依托于产业链资源,打通端到端节点信息,优化供应端和物流网络,再结合大数据挖掘和市场洞察,从根本上提升用户体验,降低生产成本,大幅提升生产和交易效率,最终实现商业盈利。由于生鲜产业链涉及到的业务主体、利益主体比较多,结合鲜易实践探索,生鲜产业数字化供应链发展大致分三个阶段推进:第一阶段资产数字化在线,其中包括人、车、货、仓、装备、生产物理信息透明;第二阶段业务流转细分场景化可视,结合产业平台上自有供应商、制造商、承运商、分销商、零售商五类主体服务对象,基于订单全流程业务(订单调度、配货装车、车辆在途、到达交付、结算闭环)的业务场景,121个细分业务环节,对各个业务主体业务流转信息实现精细化、透明化管控;第三阶段产业全链条透明化集约,这是站在更宏观,更长远的角度看问题,一定程度上,达到此阶段是数字供应链发展的终极形态。

以下是演讲全文摘要:

大家下午好,我是鲜易集团黄振平。很荣幸站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讲堂,借2018全球供应链高峰论坛之际,与大家分享与交流。在过去的一天里聆听了行业内众多知名企业家与大咖们的观点与见解,深受启发,更受益匪浅。我们能感受到在全球供应链协同到来时刻,数字化变革带给时代的勃勃生机与力量。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生鲜产业互联网的数字化平台战略》,解析生鲜产业互联网平台构建过程中的一些路径及经验,希望能抛砖引玉,给行业一些实践参考。

说到产业互联网,这个词其实早在2013年就已经提出,但之前大家的探索多聚焦在消费互联网领域,直到上个月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提出了腾讯下一个十年的方向是拥抱产业互联网,这个话题现在又开始炒的有点过热。回顾上一个十年“消费互联网”的流量之争已经基本到顶,众多细分行业如社交、视频、游戏、直播等已经形成稳定的竞争格局而难以突围。发展到今天消费互联网基本没有了增量市场,绝大部分都是存量市场,而下半场巨头在B端“产业互联网”的争夺已经开启。但产业互联网的核心又到底是什么呢?我们看到很多企业界、学界、协会和个人讨论了很多,总结了很多,但总体处于理论阶段,从我们的实践看这个核心一定是建立在数字化技术基础上的新型供应链业务网络的构建,充分去应用数字化技术来改造和优化现行的产业链条,打通端到端节点信息,从根本上提升用户体验,降本增效,最终实现商业盈利。这里我提到一个前提,就是产业互联网平台的构建要素是产业基础,离开对产业的认知、理解与积淀,产业互联网无疑是空中楼阁。这里面,结合个人多年的产业互联网实践,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 、产业互联网,需扎根产业,生态协同

我们从近期生鲜行业内多起融资并购看,包括正大集团投资九曳供应链,温氏布局食品终端市场等,产业链协同发展与升级,已经成为了必然的趋势。首先,“聚焦产业+生态协同”的模式已经越来越被认可,并成为企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从鲜易自身发展来看,扎根产业,生态协同,继而打通一、二、三产协同发展并构建闭环生态系统已经成为了服务好客户的必然之路。我们认为构建生鲜产业互联网平台,首先需要有实业或产业的基因,并在产业链条上进行系统化、结构化、数字化的服务能力布局。这里需要额外跟大家分享的是,从产业链条来看,仅仅切入交易是不行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误区,以为GMV做的越大越能产生临界点,这在消费互联网的1.0时代基本成立。但发展到B端产业互联网,首先是需要做好服务或服务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交易;其次应该先立足存量市场,聚焦核心品类,而不是全品类,不断的从细分市场和细分区域切入,这样逐步的起规模和不断获取平台数据。只有全链条的服务逐步成熟并形成服务能力的壁垒,衍生的盈利模式自然会水到渠成。所以需要强调的是产业互联网本质是服务平台或赋能平台的构建,而这个构建我们不是纯粹追求自己强大,而是链接有更多的力量来服务平台上所有的受众。从生鲜产业平台来看,几个核心的产业生态布局是必不可少的,这里面跟大家分享下生鲜产业需要完成的一些生态布局。

生鲜云仓

生鲜行业受互联网渗透越来越大,以前是大规模流通、大批存储,现在通过线上不管是2B还是2C的业务显得碎片化、多频次、小批量,客户需要的是能够帮其解决全国销售的体系,鲜易目前在全国已经布局了3大平台化园区和25个城市前置温控基地,云仓网规模达到1960万M3,能够为生鲜电商和生鲜零售企业提供基于生鲜云仓的B2B和B2C综合冷链物流服务。

冷链运输

冷链运输的网络化一定基于生鲜云仓体系而建设,因为冷链不像常温物流可以随时随地匹配、卸货、装货,冷链的车货匹配一定是基于生鲜云仓的体系来完成,依托生鲜云仓构成网络化。鲜易目前基于生鲜云仓打造的干支线运输线路达1000多条,整合完成了社会化冷藏车5000多辆,能够覆盖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布点结网,链网成面,可实现“一点接入,全网服务”,这样结构化、网络化的布局是做好生鲜产业交付的基础条件。

多业融合

构建生鲜产业互联网平台,除了网络化,结构化的仓运配布局,建立从源头到终端全产业链的供应链平台是服务一体化客户的基础,从上游的畜牧养殖、生鲜加工到集采分销、冷链物流多业融合,众品食业与牧易通联动,提供农牧解决方案;鲜易网与鲜易通联动,提供生鲜食品交易方案;鲜易供应链与冷链马甲联动,提供生鲜交付方案,通过线上与线下的多业融合,才能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的生鲜供应链解决方案。

二 、产业互联网,比拼的是供应链的整合和链接能力

从目前来看,我们判断互联网的下半场,一定是“产业+互联网”,这已经不是趋势而成为了一个现实,在农业和生鲜食品的领域,鲜易基于既有产业资源搭建了垂直于生鲜品类的B2B交易平台—鲜易网和基于冷链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冷链马甲。为下游的次终端渠道提供生鲜全品类的一站式流通加工、冷链物流配送、360集采分销、国际集采贸易等一体化综合服务。

首先,用户可以在平台上不限量的采购与寻求服务,而传统贸易商服务能力有限。

其次,用户在平台采购,既可以送到仓库,也可以送到其各级批发市场及终端门店,用户不需要再另外找冷链物流服务商。

第三,平台与众多银行机构基于供应链平台的合作,同时为上下游客户提供金额授信服务,提供一体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

我们认为生鲜产业互联网最终比拼的是供应链的链接和整合能力,且这个供应链一定是去中心化、服务是一体化的、商流+物流双轮驱动的数字化平台模式,由于生鲜属性相对比较特殊,所处的冷链物流也是比较窄的物流细分领域,在未来比较难存在完全独立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平台,一定是商流带动物流或双流运营的综合模式。生鲜产业互联网构建的一体化服务模式,首先在产业链上游,利用B2B生鲜交易模式整合产业链资源,通过集成数据以销定产的反向供应链模式,消除产销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帮助农户、合作社、加工企业突破区域限制,构建覆盖全国市场的流通渠道,在交付服务环节,不仅仅给用户提供基础的仓运配业务,还提供从产地到销地,从销地到消费者手中,全程的一体化冷链服务。而对于目前火爆的生鲜新零售,鲜易的实践认为,生鲜需求下的关键瓶颈在于供应链的快速响应,而快速响应一定在于一整套的后端服务能力,即产业服务的交付能力,包括商品采购服务体系、多温的物流交付服务体系等。

三 、以技术驱动,构建生鲜产业互联网数字化体系

生鲜产业和信息化、数字化息息相关,时代变化得很快。信息化到底是什么?大概十年前,信息化只是工具,在大部分人的理解里,信息化是办公自动化、office、Windows,这是十几年前这个行业对信息化的理解,人们认为它只是个辅助工具。现在,我们都知道信息化已经上升到企业战略层面,每个企业都知道信息化的重要性,没有信息化就没有未来。但到底什么是信息化,我想讲的是,真正的信息化是企业未来的出路,真正的信息化是由点到链的变化。鲜易作为一家横跨生鲜行业一二三产的平台型公司,依靠20年以上积累的丰富行业经验,我们核心聚焦从源头到终端每一个业务场景,通过的标准化服务能力来支撑生鲜行业全供应链服务平台建设,我们大致规划了三个阶段来推进生鲜产业数字化的深度融合协同发展:

第一阶段资产数字化在线,其中包括人、车、货、仓、装备、生产物理信息透明,在此,我们已完成了1960万m³的冷库实时温度在线、货物实时在线,3.8万辆冷藏车的温度实时在线,做到内部生产物理信息透明;

第二阶段业务流转细分场景化可视,结合平台上自有供应商、制造商、承运商、分销商、零售商五类主体服务对象,基于订单全流程业务的包括订单调度、配合装车、车辆在途、到达交付在内的四大业务场景,121个细分业务环节,对各个业务主体业务流转信息实现精细化、透明化管控,就此,我们已经打通了仓运配一体化全程订单在线、温控在线;

第三阶段,通过产业全链条透明化集约,创造生鲜产业体系的长期的社会价值,这是站在更宏观,更长远的角度看问题,一定程度上,此阶段是现代化透明供应链追溯发展的终极形态。另外,在产业互联网数字化平台建设中,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应用三个关键需求,也是平台的三个核心能力。首先,我们要有统一的数据接入能力,具备不同厂商的设备数据接入能力。比如,冷链园区企业在建设过程中,普遍面临制冷、安防、车辆、环保等不同设备厂商的不同协议的数据统一解析采集的难题,这需要我们通过物联网平台的智能数据采集硬件终端,不断沉淀不同协议的解析能力,一站式的快速实现复杂的设备层数据采集能力;其次,统一的数据处理能力在具备了统一数据采集的能力之后,接下来面临的是物联网场景下有别于传统离线式大数据分析处理的实时数据处理能力。最重要的,统一的实时数据处理能力提炼出了关键的作业指标,扎根场景,聚焦供应链关键节点效率提升、温控保障的面向终端用户的平台应用业务价值能力。

我们目前有几百人的IT技术团队,我们仍在不断地完善我们的ERP,OMS、TMS、WMS、BMS等系统,把所有的信息链串起来,把所有的业务流程串联起来,让这条链上的不同角色使用不同的数字化系统,保证整个数据从生产的源头开始就不断链地向下传递,这是生鲜产业不可缺少的一环。而突破数字化壁垒的经验来自于每一个环节的深耕细作,来自于大量的实践,来自于我们在下游的千千万万个制造商、经销商、承运商等,通过实践告诉我们怎么做才是最恰当的方式,目前我们的系统仍旧在不断的优化迭代过程中。

四 、效率与成本是衡量产业互联网平台的标准

效率和成本是供应链的天然核心,也是产业互联网最终价值所在,时间和温度保障是生鲜行业的最重要诉求,谁的效率高,谁的成本低,谁的客单量利润就高,谁的全程温度保障到位,配送时间最短,谁在用户中的口碑就最好。我们以鲜易为例,基于物联网平台技术打造的企业级标准化冷链信息平台— “透明供应链物联网云平台”,通过平台能为用户提供标准化数字运营服务能力,鲜易的订单全流程在线、运输过程透明可视化,指的是精细化管控订单的每一个环节的温度、时间数据,以运单为例,“透明供应链物联网云平台”将订单全流程成归纳为三大业务环节,十二个业务场景,通过物联网智能终端自动触发技术,避免人为干扰,丰富采集节点数据,反映真实场景温度监控映像,同时依靠鲜易供应链积累的运营能力,建立完善的企业标准,对车辆各节点之间的执行效率标准及温度达标标准进行数据分析验证,例如:供应链园区配货装车环节(车辆进园——月台停靠——出库装车——出库确认——发车通知——车辆出园),帮助用户实现全程追溯及管理权责划分,挖掘出效率低下及温度达标率低下的场景,同时,为平台用户提供节点效率价值的优化解决方案,优化供应链服务品质,提升服务效率。

另外,我们目前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的技术手段,很好的实现了全程车辆、冷库以及其他相关硬件的实时数据在线。通过人工智能,对车辆在途路径优化、温度时效预警判断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支撑,各个系统的联动,货物在运输途中时可随时调取温度、位置信息,运输完毕后还可以查看全程的温控和位置信息,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在手机端、PC端的ERP、WMS等系统上进行查询。另外,更重要的是,生鲜冷链的数字化业务的实际的应用场景并不仅仅是车联网、库联网的业务应用,鲜易基于数字化平台,实现了包括环保、能耗、制冷设备等更多企业的物联网设备数据的统一在线采集,以满足生鲜透明供应链全场景多业务的异构数据统一采集、统一处理、统一服务的业务全场景,数据全流程,保证生鲜端到端交付的全流程闭环服务保障能力建设。“生鲜产业互联网平台的最终的目标就是要通过数字供应链服务体系建设,实现贯穿一二三产业的闭环产业结构升级”。

五 、科技+产业金融+数据平台是产业互联网的最终形态

通过刚才的分享,我们基本上理清了生鲜产业互联网平台构建的发展脉络,即通过数字平台来整合内外部资源和发展生态化的标准服务能力,让数据服务成为我们不断提升和优化能力的基石,继而构建新一代商业模型和服务场景,可以预见未来的数字化平台一定是建立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之上,依托于产业资源,打通端到端节点信息,继而进行资产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配置,而科技+产业金融+数据平台是产业互联网的最终形态之一。

以上是我们在打造产业互联网平台的部分实践。由于时间原因,还不能完整的进行分享,我们相信未来的生鲜全产业链用户及终端消费者必将沉浸在科技营造的数字化平台服务体系中,为此,我们将最大限度利用不断进步的科技创新,来保障生鲜食品新鲜、安全、及时的交付的终端消费者手中,让老百姓吃的放心!

最后要分享的一句话是,技术创新是产业变革的最大驱动力,随着物联网和5G的发展使得万物智慧互联,一定会为传统产业带来深刻的变革,鲜易将会继续坚决的投入技术研发,推动构建生鲜产业数字化生态系统,让我们在不久的将来,共同见证数据驱动的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谢谢大家!

人物简介

黄振平:鲜易控股集团副总经理,集团副总裁,曾任职苏宁易购高级总监、正邦集团互联网总裁等。在产业互联网领域商业模式创新、产业电商平台、现代供应链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平台、物联网及企业数字化融合创新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见解与实践。曾参与多个业内知名平台公司创建,具有丰富的产业+互联网平台管理经验。



产业互联网,是一个千亿大平台大商机

怼链弹经 

千亿级的产业供应链系统平台,即产业互联网,是互联网的下半场,已成创投资共识、创新创业方向和热门话题。

但是,大多数人认为B2B就是产业互联网,这是一个很大的认知误区和浅薄观点。B2B,即产业电商,只是产业互联网的初级阶段和初级形式。事实上,产业互联网更加确切的是模式SC2SC,即供应链TO供应链,是企业创新重构的智慧供应链系统互联互通驱动下,企业之间的需求精准匹配、数字化交易、资源共享、接力协同的空间。是为产业及企业提供云系统服务、大数据服务、互联互通连接服务、需求匹配与交易共享协同一体化服务、金融服务、物流服务的综合性平台。

产业互联网能以各种融合创新的方式和平台型经济的能量,帮助企业降本增效与创新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形成平等互信、互促自治的生态价值链。

未来的产业供应链系统平台、模式及入口会逐步趋同,即产业一体化供应链系统的标准化形成和产业供应链的平台人口将走向趋同和统一。

未来,产业供应链系统平台将走向全域、全产业、全链路、全渠道、全品类、全流程的整合和重构,构建从生产关系到流通关系、物流关系、金融关系、消费关系、监管关系的互联互通,最终会沉淀成为服务生产制造和贸易流通、金融服务、物流服务、零售消费、监管服务的基础服务设施及创新平台。

过去在线,未来在链。只有在产业供应链领域及环境内才能诞生及孕育第二个阿里巴巴这样的规模和生态体系。

千亿级产业互联网的最大机会和形式一定是工业(制造业)供应链系统平台、物流业系统平台、商贸流通业系统平台、金融服务业系统平台,外贸供应链服务系统平台,以及这几个系统平台的集成服务。

产业供应链系统平台将是服务中国智能制造、提升中国智造、孕育中国创造、促进金融脱虚入实的土壤和生态环境。

产业供应链系统平台本质是实现跨产业、跨区域、跨企业、跨部门、跨组织的流程穿透与统一,将是中国智能制造的未来和支撑,即笔者常常提的大流程。

产业供应链系统平台的价值和特点只能应用《复杂系统科学》的基础理论去研究和预见。

--------怼链弹经 领悟预言




区块链技术赋能产业互联网

怼链弹经 

你真正懂区块链技术赋能吗?

多少人都是平铺直叙的技术性述说,一大堆正确的废话毫无启发。

To B时代,产业互联网就是产业及企业供应链关系连接形成的一张交叉互联互通的复杂网络,是由对称性统一设计的互联互通供应链系统构成的应用网络,是一种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社会化分工协作的经济体系。

生产制造业、贸易流通业、金融服务业的对称融合的SC2SC(供应链to供应链)时代来临了!

To B的区块链金融服务商机如下:

To B的支付结算和金融服务(征信+风控+融资+票据流通+债务债权处理)融合,并应用区块链技术创新构建成一个新型的供应链第四方支付结算系统,是巨大商机;而金融机构也应用区块链技术对称构建新型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对接其企业第四方支付结算系统,形成互联互通的闭环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互融合。

1、To B的第四方支付结算系统,对称连接商流或物流的供应链系统(商流+物流+信息流),服务商流企业(制造业+贸易流通业)和物流企业的同边或异边的交易支付结算,或实现闭环的债权债务对冲、商票虚拟数字化定义发行和流通、企业数据与信用报告输出、融资或理财产品的在线展示,下单交易等。如:可以一键输出企业信用数据或评估报告供应给金融机构或互联网金融(P2P)平台,解决P2P金融的一大硬伤,数据征信效率、成本与可信的大难题。

2、而金融机构可创新设计的一个对称的第四方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连接供应链企业的第四方支付结算系统,处理其交易支付结算并提供在线数字化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如:一键接收来自其产业供应链自证清白(上下游对比+动链交叉验证),四流合一的可信大数据(一键智能征信);或平台企业可按人工智能+信用评价模型直接输出信用评估报告到金融机构,金融机构作出决策反馈,并完成融资服务,并在系统闭环中实现贷款资金或票据收发和风控(可编程流动)。特别是用区块链技术对票据或债权债务的定义+虚拟数字化处理,发行成某种TOKEN,然后在产业供应链或同业机构中流通交付与闭环对冲,并可利用数字货币交易所实现汇兑或融资等。

在产业互联网体系支撑下,由于数据生产方式、支付结算与金融服务(征信与风控)的方式发生转变,产业互联网平台公司和金融机构分工协同,就实现了智能化可靠征信,提高了征信效率,降低了征信成本,并有了可靠的风控措施和预警机制,还大大拓宽了融资渠道,转变了融资方式,即不再依靠资产质押和核心企业担保模式,采用数据和信用就可融资;加上区块链技术支撑的TOKEN经济机制和无限流动特性,就最大化解决了产业或企业的流动性传统难题和广大中小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世界性难题。

这样的创新系统都将成为产业互联网的基础和创新方向。

因此,能够懂得整体统一对称性设计产业或企业的商流系统、物流系统、支付结算系统、金融服务系统及其复杂关系应用,即四个系统多元多边关系的生态连接设计与并网应用,是产业互联网诞生的关键,这是一种新的方法论和思维模型,更是区块链供应链金融落地应用服务的前提条件和基础环境。

而掌握其四个系统同边或异边、链路或节点融合的大数据分析模型、信用评价体系、人工智能算法将会促进产业互联网的价值涌现,能以更高维度(上帝视角)服务产业及企业的创新发展,增益其所不能。如:区块链技术,可以看作是产业互联网中对全网全链路全节点的一致性数据处理算法;而这样的产业互联网的中还蕴藏很多链路或节点创新算法和应用,犹如数据价值金矿等待挖掘,将在产业互联网的深度创新,赋能企业的服务中大放异彩。

----怼链弹经 深夜随笔




寒冬中的战略机遇:脚踏实地聚焦产业互联网


作者 | 彭志强


2017年7月,盛景开始聚焦于投资与实践产业互联网的新平台—产业路由器b2f模式,并对产业互联网进行全方位研究与关注。


2018年10月,腾讯董事长马化腾发表公开信:互联网的主战场,正在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移。


2019年1月,阿里巴巴CEO张勇发布阿里商业操作系统,将启动全球品牌数字化经营的时代,为企业输出一整套的数字化能力。


经过一年半来的研究与观察、投资与实践,我们坚信产业互联网将是未来5年最集中、最有可能成功、最具普适性的创新方向。这也是盛景通过母基金与直投基金投资100亿元后主动选择的主赛道!


为此,2019年1月22日,我们将“盛景商业评论”更名为“盛景产业互联网观察”!与10万+企业家粉丝共同引领产业互联网新时代!


▌产业互联网是什么?


产业互联网是线下场景人货场和销供产价值链中各企业/组织之间的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从而实现产业全价值链线下线上一体化的连接与协同,推动全产业提效降本和资源最优配置,走向高质量增长。


消费互联网是直达c,力图干掉线下的b(商户)。


整个社会零售总额接近80%还是在线下,产业互联网通过线下的b(商户)连接c,是共生共享的属地化经营模式。


消费互联网是各类组织或个体与c的直连,仅仅是产业链中的营销销售环节被互联网化了,但产业链的B2B之间,即企业与企业之间还是一个个的信息孤岛,还是割裂的。


产业互联网就是要将销供产价值链中的各个企业/组织实现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将全价值链透明化、互联网化。


由此,产业互联网将庞大的线下业务重构,将庞大的B2B组织间往来互联网化,从而实现互联网的本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巨大的商业机会,是比消费互联网更大十倍的机遇。

 

产业互联网的四大路径在哪里?


产业互联网涉及面非常广泛,而不是单点单一状态,将重构中国企业内外的各个纬度,重构中国90万亿GDP。


产业互联网当下至少有4大路径或模块,新零售(重构人货场),新供给(爆款产品与新制造),新服务(新科技新物流新金融),新平台(产业路由器)。



这4大路径也将承载起“盛景产业互联网观察”的主要内容骨架,大家既可有所侧重,也可融会贯通,构建完整的产业互联网认知体系和解决方案资源体系。

 

✪ 首先是新零售。


即在用户端、需求端、流量端(b)重构“人货场”。以终为始,在消费者主权时代,新零售是产业互联网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主战场。但新零售概念提了两年,很多企业仍不得要领。


存量时代必须进入单客思维。重构人货场,“人”是最重要的,场、货,都是服务“人”的手段。


重构人货场必须建立“超级会员”体系,跨越功能与情感,跨越零售店面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买卖关系到社群经营。“超级会员”的核心本质在于低成本自建分布式私域社交化流量,不用向超级平台交纳保护费了,从而实现更健康的属地化经营模式。


“货”走向以会员为中心的严选模式,跨品类满足用户多维需求,少SKU、量大的爆款头牌选品。门店是高频产品的前置仓、爆款好货的体验场,中低频货物则通过云仓部署,由中转仓、产区仓按单发货。服务型门店的服务产品化、升级化则机会巨大。


“场”将由传统卖场转变为会员体验场,“非标混业”将成为门店场景改造的方向。商品型门店必须大力增加服务/活动等提升到店,提高与电商的差异化竞争力;服务型门店增加有形商品,以增加用户体验和门店盈利能力。


移动端“智慧二楼”则需要构建公众号+抖音(内容)+小程序(拉新、交易)+微信群/微信号(留存)的运营矩阵。


在使用者主权时代,2B/G业务需要全面2c化,所以,2B/G业务也同样适用于重构人货场。

 

✪ 其次,新供给。


对于供给侧企业来讲,在深刻理解和洞察流量端重构人货场的基础之上,将迎来深刻地变化,供给侧的危险与机遇并存。


在产业互联网时代,有竞争力的产品变得日益重要,爆款好货、快短反供应链、新制造等成为了供给侧竞争的主战场。


爆款产品要面向新零售线下场景销售,要给b端伙伴留出有吸引力的利润空间,要反思极致性价比的消费互联网定价逻辑是否能拿下线下场景。如没有考虑给b给零售终端合理利润空间的定价逻辑,那么就走不到产业互联网,走不到线下这个主力场景。


以终为始,零售端一改,供给侧早晚会动,快速反向短供应链正在快速提升。产品性、生产型、贸易型的供给侧企业将通过b与消费者c进行连接,掌握c的数据与使用习惯,从而实现反向供应链,实现对用户需求的大数据洞察,从而革命性减少库存的浪费与损耗。


同时,快反的新制造能力正处于爆发前夜。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等全过程的精益化(消除一切浪费),亦存在巨大的改造空间。


✪ 第三,新服务。


新科技、新物流、新金融等新服务能力既是中小企业快速、低成本进入产业互联网的基础,现代服务业也是创新创业的新方向。


之所以说中小企业可以更快速度、更低成本进入产业互联网,是因为新科技,无论是SAAS还是AI、大数据、云计算,都越来越成熟,而且成本也很低。人们越来越懒,人的成本越来越高,各个岗位与职能都在迈向机器替代人后的自动化,如AI客服、招聘等。


云服务和数据获取是AT等巨头入场2B的核心动力,也是产业互联网发展最主要最长期的推动力。


新物流,电商2c物流已经非常发达,2b物流将成为新焦点,统仓统配在各个领域开始涌现,前置仓、中转仓、产区仓等现代物流体系的构建也在快速演进。


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等新金融赋能手段开始日益成熟。产业互联网对线下各组织之间实行全程穿透式风控,基于场景的闭环型风控使得产融互动的可行性得以突破。

 

✪ 第四,新平台。


新平台,就是盛景一直在推崇、在推动的产业路由器b2f模式。



新平台是产业互联网时代最大的机会,将快速重构产业格局,只有1%或千分之一的企业有能力驾驭。但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都存在涌现新平台的机会,而不是如过去那种综合性的、像阿里这种一统天下的超级大平台。在各个垂直的领域里面都会涌现出一批的垂直性新平台,我们把它称之为“产业路由器”。


汇通达、大搜车、艾佳生活、易酒批、好享家、宠知道等垂直型产业共同体成为资本寒冬中逆势增长的亮点。

 

当我们对产业互联网整体框架有了充分认知,每家企业都可以在产业互联网时代找到自己的位置与角色、路径与模式,条条大路通罗马。


中小企业或者侧重于新零售、新供给,或者侧重于新服务、新平台。这几者之间既有所区别,但更是相互连接,相互联动,浑然一体。





工业互联网




产业智能官  AI-CPS


加入知识星球“产业智能研究院”:先进产业OT(工艺+自动化+机器人+新能源+精益)技术和新一代信息IT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在场景中构建状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精准执行-学习提升的机器智能认知计算系统 实现产业转型升级、DT驱动业务、价值创新创造的产业互联生态链



版权声明产业智能官(ID:AI-CPS推荐的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涉权烦请联系协商解决,联系、投稿邮箱:erp_vip@hotmail.com。



Python社区是高质量的Python/Django开发社区
本文地址:http://www.python88.com/topic/29279
 
521 次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