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周一(4月28日),OpenAI突然宣布:要在ChatGPT内加入购物功能。
目前,该功能还未向所有用户推出,从Wired等媒体的报道来看,其体验和谷歌购物(Google Shopping)颇为类似。有一个很大的不同是,OpenAI明确表示,目前的重心会放在提升用户体验上,不会从中抽取佣金或者打广告赚钱。
这么做是因为不想吗?从OpenAI的动作和表态来看,只是还没找到合适的方法。
不管是在谷歌搜索引擎中的购物推荐,还是在用大模型重塑之后的Google Shopping,依然延续过去“夹带”广告内容的做法。
OpenAI想要做得更新颖。
对于用户而言,随着ChatGPT将购物功能直接融入产品之中,这也意味着以后可以告别DeepSeek这类只能给出购物参考意见的AI导购了。
在ChatGPT里购物是什么体验?
准确来说,不是在ChatGPT里购物,而是让ChatGPT帮忙挑选商品,我愿称之为“GPT严选”。
“什么是最好的200美元以下的咖啡机,能够接近意大利咖啡的口味?”
当用户这样问的时候,ChatGPT会返回图文推荐,列举多个产品并说明推荐原因。如果点击商品图片,在界面的右侧会显示亚马逊或沃尔玛的电商商品界面,并提供“购买”按键。
该功能正在更新中,尚未推送给所有用户。
我们将同样的问题扔给还未更新购物功能的ChatGPT,在GPT-4o下,它也列举了多个商品并给出推荐原因,但是是纯文字版本,也并未关联任何购买链接。两相对比,显得干巴巴的。
一说到AI工具可以购物了,人们的第一反应自然是:哦,这个AI找到新的赚钱场景了。
购物是金钱交易,AI工具给电商平台和商家带去流量,是不是自然要分一杯羹?
但是,OpenAI目前的表态是,我们现在只关心用户体验。ChatGPT搜索产品负责人亚当·弗莱(Adam Fry)明确表示:“它们不是赞助广告。”
也就是说,ChatGPT是让你购物了,但是ChatGPT只做好人不收钱。
这就不得不说到谷歌了。从ChatGPT购物功能的显示效果和互动逻辑来看,很像“谷歌购物(Google Shopping)”。去年10月的时候,谷歌购物进行了一次大升级,用Gemini重塑了一下。此外,更早之前谷歌也重塑了搜索引擎,在搜索时也会经由AI生成推荐列表。
区别在于,谷歌的购物信息,有一部分推荐是“广告”,也就是零售商付费,谷歌会优先推荐相应商品。
谷歌做“AI导购”,很自然地将搜索引擎的竞价排名思维延续下来了。
但是OpenAI现在决定不这么做。
另一个有意思的区别是,谷歌在做购物推荐的时候,除了推荐付了费的“好兄弟”之外,还会根据产品评论挑选商品。相关的网站利用这一点,有意生成一些AI会认为是“高质量评论”的内容,以此增加商品的曝光。
而从弗莱透露的信息来看,ChatGPT寻找推荐商品的“思维”会更难琢磨。“它不是在找某种特定的信号”,不会以关键词为核心。在网上寻找产品评论的时候,ChatGPT参考的内容源更广泛,不管是杂志的产品评测,还是Reddit论坛里的用户讨论,它都会分析。用户还可以告诉它,自己最希望重点参考什么渠道的产品评论。
并且,ChatGPT还会根据对用户的了解调整推荐的倾向。比如,如果你说你只喜欢从某个特定零售商那里购买黑色服装,那么ChatGPT 就会记住这一点,下次你再咨询购买哪款衬衫时,为你提供符合你品味的推荐。
简而言之,ChatGPT目前的购物功能将不抽成、不打广告、更个性化。
AI+购物,正在激发用户和平台的想象力。
从国内来说,虽然主流的AI应用并未像ChatGPT这样,直接内置购物功能,但即便如此,用户已经自发挖掘AI工具的导购潜能。
这就不得不说到“DS严选”了。DeepSeek并没有推出购物相关的功能,但是就像算命、旅游计划制定一样,用户自发发现了它可以当“AI导购”。
这样的现象有多普遍呢?安慕希、安克等品牌直接将“DeepSeek推荐”贴在主图上,作为卖点展示。
这种现象,由两个基本要素承托:第一,是AI本身的分析能力够强。第二,是可联网搜索。
这也是谷歌早早下手“AI+购物”的基础。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对外介绍购物功能的,是ChatGPT“搜索”产品负责人。也就是说,ChatGPT的购物动作,是在“搜索”这一分支下生发的。
弗莱也把ChatGPT这次为什么要推出购物功能说得很明白。ChatGPT用户每周进行网络搜索的次数已经超过10亿,用户喜欢用其研究各种商品,例如美妆、家居用品、电子产品等。
10亿次是什么概念呢?
和现在的谷歌相比自然是九牛一毛,谷歌现在每天处理搜索请求约136亿次。但是如果我们往前追溯,根据Exploding Topics的一份报告,谷歌在2004年每天处理请求2亿次,粗略估算每周14亿次。彼时谷歌搜索引擎已经有8年历史。
从加入“搜索”按钮,到购物功能,ChatGPT冲击谷歌的心是越来越藏不住了。最近谷歌反垄断案仍在法庭博弈中,此前有法官建议剥离Chrome,而OpenAI的CEO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据称有兴趣收购。
但“AI+购物”这件事,并不像表面上那样水到渠成。
用户的确很自然地就接住AI来协助自己完成购物决策,正如在DeepSeek身上发生的那样。
真人导购在互联网上并不稀缺,尤其是中文互联网,用户依然这样做,正是看中了AI不像人一样会有利益驱动的倾向性。
硬广不足为惧,软广难以识别,把“家人们”挂在嘴边的直播间主播们也终究是想要促成用户下单。AI,则显得中立客观。
但“中立客观”是一种感觉,未必是事实。毕竟大模型的语料库里,充斥着人类锻造的各种营销文案。最近,已经有媒体报道“第一批用DeepSeek推荐的人,已上当”,说的正是这个问题。正如前文所说,谷歌在抓取互联网上的“真实商品评价”时,人为操纵的“真实评价”,静静等待AI上钩,这暴露的也是相似的问题。
而当平台下场,根据AI+购物的场景亲自端上相关功能的时候,气氛就更微妙了几分。
人们让AI推荐商品,看重的是AI的“冰冷”和“客观”,而平台下场,一旦牵涉到竞价排名、广告,这个优势就不复存在了,就连“中立客观”的错觉都难以维系了。
这也许就是OpenAI特别强调ChatGPT目前不会从购物中抽佣,也不收钱推荐的原因。
但是在AI厂商集体的收益焦虑之下,购物的场景一定是要加以利用的。
OpenAI也并未完全否认未来通过这个场景获得收入的可能性,只是还没有想好该怎么做。该公司表示,提供高质量的推荐是当前的首要任务,未来可能会尝试不同的附属收入模式。
虽然奥特曼多次强调在ChatGPT中,传统的广告模式优先级很低。但是这一情况似乎也有松动,OpenAI 首席财务官莎拉·弗莱尔 (Sarah Friar) 曾向英国《金融时报》表示,OpenAI有考虑以何种方式、何时引入广告。
OpenAI 有着雄心勃勃的收入目标。根据The Information报道,公司预计到 2029 年收入将达到1250 亿美元。去年,OpenAI 的收入略低于 40 亿美元。目前尚不清楚公司预计广告在实现这一目标中将占多大比例。目前,其主要收入来自于用户的付费订阅。
看起来,OpenAI希望自己即便是做广告的生意,也能做得不要那么“传统”。问题就在于,传统广告模式也许有万般缺点,谷歌和Meta也许总是被人戳脊梁骨,但是它们的广告收入有目共睹。
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AI厂商做出尝试。到底要怎样将商业合作丝滑注入AI+购物的场景,这个问题不仅是属于OpenAI的。
↓↓留言互动的人会更有智慧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