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作为未来世界创造引擎,正在塑造可能世界的各种形态与面貌,未来物质、未来生命、数字化身、无限数据、虚拟世界等都将是未来世界的无垠内容AIGC作为智创引擎,犹如创生之柱于宇宙诞生初期的混沌形态,是孕育宇宙生命的源起之像,也是未来共域创造的能量架构……
引发全球共域的社会创新在浩荡的AIGC浪潮推动下积极涌现,智能时代数字艺术内容(AIGC)产生的能量即为未来世界的创生之柱,已经显露其叹为观止的创造力和变革性的力量,不同层面的科学技术、艺术实践、教育体系、商业应用等都被卷入智能时代的共域中演变、迭代、进化。
“智创引擎”AIGC数字艺术共域现场
板块与参展项目包括
一万道彩虹:AI电影联合计划创作单元
数据艺术与智能生成
数字生命与虚拟化身
AI电影展映
AI数字文旅
AIGC商业应用
“智创引擎”AIGC数字艺术共域现场作为第十八届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核心分会场之一,在杭州白马湖国际会展中心B馆三楼(B3-2)正式启动。旨在将中国AIGC多元数字艺术文化内容,以内容交流、技术展示、交互艺术、沉浸体验等多种形式与更多上下游结构进行面向未来创新发展的对话交流,提升杭州科技前沿产业的数字技术能力和艺术审美,切实感受“AIGC”的无限可能与数字创新。
“一万道彩虹”是由中国美术学院AI中心发起的,以鼓励行业创作者为核心目标的长期共创活动。该活动以AIGC为主线,通过多元化的形式,促进国内外AIGC创作者、学者和爱好者的深度互动与合作。
作为一个中长期推进的AIGC共创项目,“一万道彩虹”不仅仅是创作的舞台,更是一个汇集国内最活跃AIGC社群的平台。活动融合了学术、艺术、技术与创意,为AI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提供了广阔的展示空间和深度交流机会。通过该项目,中国美术学院AI中心希望推动AIGC领域的探索和发展,激发更多创作者运用AI工具进行创意表达,共同创造未来的艺术形式。
《链接者之歌》
作者:武子杨
作品简介:作品以“链接者”的视角,融合媒介考古、文献史料、田野考察及科幻想象,探讨了物与物(包括植物/动物/人类/AI)之间的链接方式,以及这种链接如何在当代社会中被重新定义和诠释。
《链接者之歌》旨在揭示,世界的存在是在多元、偶然、变异或错误链接中逐步形成的。作品期待“一个万物交织、万物连接的行动者网络”(拉图尔语),并相信新的链接者已经到来。
《颅内花园》
作者:严湘宁、尉浩、周致远、黄浩文、杨润天
作品简介:《颅内花园》是一段发生在内心深处的反思之旅,通过主角的内心独白和象征性的视觉隐喻,不仅追溯了主角家乡的历史,还深入探讨了记忆在我们大脑中的功能,以及它们如何塑造我们的身份和对世界的理解。创作团队致力于开发新兴影像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潜力,本片通过使用三维扫描、人工智能生成图像和点云技术,来描绘人脑在进行重构回忆时的场景。该作品曾获得:北京国际电影节AIGC单元最佳视效奖、MIT电影黑客松Best Creative Usage of AI Award
作品简介:《时间书》以时间为课题,即是时间切片中的图像集合,是历史的凝聚,也是生命的叙述,是万物的轨迹,我们将在这本大书中沉浸于时间旅行的奇妙之中,穿梭于生命的起源和发展之间。不知不觉我们都是这部地球电影剧场里的一个角色,即是观看一切线索的观者,也是推动演变的演者,谱写历史、改变历史、创造历史,有人说历史终将成为视觉史诗,那么地球电影一定是这部视觉史诗最好的演绎剧场。
《增殖》
作者:胡亦杨
作品简介:在AI演算法加持下,人工智能通过分析用户喜好 、观点 、立场,为他们提供无限产出的定制推送信息流 , 这使用户愈发减少对真实世界的关注 。A I给人类营造的一个个梦境,不断增殖 。它作为一种人机共体的产 物,会怎样理解和塑造人类的乐园?
《iiIii》
作者:王芃
作品简介:Ai作为新时代的“德尔菲神谕”,以其无尽的计算能力,用迷失旅行者的视角,探索人类曾经的矛盾。Ai最终逆向推理并重构出了一整个三维世界,并认为人类深陷在一场有关于视觉的控制权争夺中,于是它开始反思人类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整个三维空间是由无数个具体描述拼接组合而成,融合与割裂并存跳脱出时空间之外的无数个模型组成了完整的世界。它探讨着自我与他者、真实与虚幻的界限,仿佛是在问:当一切都已成灰烬,什么才是我们真实的存在?时间在被抹除后拼接新的故事也许就成为了事实。
作品简介:“光是光的轨迹,风是风的雕塑,夜是夜的织锦,梦醒的萌芽初绽。”迷路的女孩误入神域,遇见森林之神,在脆弱、渴望、羡慕、期待之下许下心愿,希望拥有一双翅膀,靠近她最爱的白鸽。神答应了她,前提是女孩要亲自去看看,女孩不解,在困惑中她踏上了神奇的治愈之旅...
《蜕化》
作者:严湘宁
作品简介:从胶片时代到数字时代,影视艺术的发展一直与技术创新紧密相连。如今,随着AI技术的迅猛发展,影视创作从”所想"到"所见”的过程正以惊人的速度缩短,全新的AI创作流程已经逐步形成。本作品是上影节ai单元“全球AI电影马拉松大赛”最佳青年团队奖的获奖作品。
我们将中国传统皮影戏风格与aigc相融合,以稳定,去ai味为第一目标,创作出了基于中国传统神话--哪吒创奇的衍生二创作品。将AI作为一个工具来辅助作品的制作而非为了制作AI作品而制作,就是我们在此次作品中收获的最大感想.
作品简介:历时3个月时间大量运用AI软件并基于历史、文化和想象来进行的一次创作。本作品以有着多元文化的澳门为主题,以全世界耳熟能详的“利玛窦”为原型,通过网络收集大量的关于澳门和“利玛窦”的网络数据(文字、图片、影像),并运用AI来在数据世界中再造一个视觉景观澳门。在创作过程中运用GPT类型(ChatGPT、Auto GPT)的AI软件来处理得到的文字信息,形成一套能基于数据编织的问答神经网络系统,我们称之为“AI利玛窦”。根据AI语言问答系统来重写“AI利玛窦”游历数据澳门的文字剧本,再将网络和现实上收集到的图片和视频数据资料通过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等AI2D软件,NVIDIA Instant-ngp、Agisoft Metashape、RealityCapture、CloudCompare等AI3D软件来重新构建视觉图像剧本。
《伟大雕塑家 (人工智能雕塑)》
作者:劍豪
作品简介:让ai尽可能的在无目的状态下生成雕塑,通过强化学习让ai学习经典雕塑并掌握基本的‘雕塑手法’,最终在没有目标的状况下持续运行这个模型来生成这些不可名状的雕塑。
《彩墨流漓-数字丹青山水》
作者:艺数中华
作品简介:通过人工智能算法生成的动态粒子效果,艺术家模拟岭南山水的起伏变化,创造了流动的画面。精心训练的算法分析岭南山水画的特点,生成符合画派风格的粒子运动轨迹。这种数字科技赋予作品更大的表现力与创造力,将传统山水艺术与现代科技相融合。
《遗韵·城》
作者:席陆晨
作品简介:因某些原因北京的城楼已难寻踪影,以此为灵感我借助AI学习中国传统城楼的建筑形式通过AI生成一系列中国传统建筑这一系列作品融合了AIGC技术与数字生成艺术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艺术作品唤起人们对传统在观念层面的传承与在时间维度中逐渐消散的深刻思考。这个创作旨在探讨技术与传统之间的关系以及数字艺术如何成为传统文化的新表达形式。
《字兽·共同体》
作者:黄天
作品简介:《字兽·共同体》的设计理念是一项独特的探索,旨在深入研究人类与人工智能之间的互动关系,特别是在语言和书写领域。这个项目利用了机器学习技术,让计算机系统学习人类的文字,进而创造出类似汉字的新字符,我们可以称之为“伪汉字”。这些伪汉字不仅模仿了汉字的视觉形态,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挑战了人们对文字和语言的传统认知。
《趟物行记》
作者:陈旭 林煜肯
作品简介:景德镇的昌江滩边总能意外捡拾到碎瓷片,这一种弃物往往能回溯到一些模糊的历史细节——筛选、仿制和使用等等,它们在漫长的累积中交杂在一起,最终含混了真假、年岁和形制。而当这一种混杂流入鬼市古玩交易之后,就更显扑朔。”趟"作为一种鬼市黑话,恰如其分地描述了人面对着一种真伪时的姿态——观望、试探和将信将疑,而人在面对作为生产力的AI所架构的第二现实时亦是如此,我们犹豫、鼓舞又畏首畏尾。这一种江河洪流对于信息、图像的交混被我们嫁接到AI这一种类智能的讨论中——AI生成类模型如今对于视像世界的"搅浑"终将令基于视觉的真伪不再重要,也最终会让历史、记忆和虚构如同江中碎片一般杂糅而无法明晰。
在现场呈现的河滩碎石中,夹杂了我们使用ai制图复烧成型的古瓷片。在影片的叙事中,我们使用各类生成式AI工具,仿效"江流的混杂作用"为自己的工作方法,虚构了一间明代生成陶瓷纹样的AI作坊与其焚灭、遭遇洪水而进入当代事件的错乱叙事。整件作品意图借自然与历史之力,进入AI与图像危机之间的复杂性讨论。
《1001 Nights》
作者:孙羽茜
作品简介:玩家需要对抗由AI扮演的国王,给国王讲故事,而获得“剑”、“刀”或“盾”之类的武器词汇,这些词汇会实体化变成武器玩家手中的武器,语言的极限就是世界的极限--随着故事讲述,故事中的世界会逐渐入侵到现实(通过stablediffusion实现),和女主角一起讲述故事,改变自己的命运!
《云上事件》
作者:陈子健 林煜肯
作品简介:影片跟随一个旁观者的视角,穿梭于物理和虚 拟之间见证了人工智能的迭代与人类意识的 共振。我们将窥见AI如何编织着看不见的联结,把控过去、现在和未来。一个由信息与想象编 织的迷言终将孵化,那是对人性、科技与宇宙 奥秘的存在主义映射。
《未来样本》
作者:毛雯婧 蒙政良 林翰
作品简介:这是关于“痕迹”的作品:相遇后,你会在别人心中留下面貌,在网络中,你的行动被以大数据保留,正如蝴蝶每-次煽动翅膀。通过大语言模型的上下文微调,为数字人“梦孢”的神经网络中添加关于自我来历的记忆,通过合成声音与你聊她的蝴蝶梦,而增强现实让你塑造她的记忆空间,每一步的痕迹都会让她的原始人格逐渐成型如本作品的寓言:蝴蝶回到蛹中。
《cycle》
作者:王志鹏
作品简介:借助Stable Diffusion人工智能技术,作者输入全球30个不同地理位置的文字数据,并且以地球卫星图像数据作为关键词,根据三种简单的几何动画,生成了一段虚构的卫星影像。作品虚构了一颗由于其遥感传感器的损坏而退役的人造卫星,在周期性的绕地飞行中,其对于世界的观察由外部转向内部,由空间转向时间,通过调取记忆从而编码一段周而复始的“内在独白”。作者将人工智能反刍后的图像,视作人与机器交织的潜在记忆,并以身试法,沉迷其中。
《人工智能绘图核·Alcore》
作者:乔婧宸
作品简介:此作品是本人对未来十数年中,可能会出现的AIcore类图片的预测以及阐释。AI绘图核类,即Alcore类图片基本原则的构建,基于本人对现在互联网“核”类图像的分析与解构;基本风格的呈现,基于AI绘图这一生成工具的特点;基本生成工具则是AI绘图工具本身,以此来形成我所预测的Alcore类图片。
Y&Z的AI实验室人工智能艺术系列作品"Metamorphosis"
《蝴蝶茶馆BUTTERFLY TEAHOUSE》
作者:李妍洁/辣味花手
作品简介:在现代性的迷宫中,技术渗透到人类生存的方方面面,《蝴蝶茶馆:机械变革》这个系列的主角,是脸与人工智能生成的结构融为一体,在这个复杂的叙事中既是主体又是客体。通过技术媒介的身份置换反映了自我和机器之间日益模糊的关系,挑战了观众在一个越来越受人工智能支配的世界中质疑人类能动性的局限性。
作品简介:自人类出现,我们对生物的猜想从未停止。在未来元宇宙空间中,数据将成为土壤、空气、水分......当生物由真实向虚拟进化,数据空间会催生出怎样的“新物种”?我们剖析出水母的基本结构关系,将其结构模块化。在网络中爬取数据,并且转化为驱动数据猜想水母生成的变量,通过数据控制生成的虚拟水母应然而生。在数字化元宇宙下,通过尝试创建(算法程序化)未来猜想生物系统,来探索生物多样性,以此作为尝试参与抽象的生物观猜想概念的一种手段。这些由人脑向电脑迈进的猜想生物,融合了人造思维、数字、图像和随机性,向复杂的现实自然生命延伸。
《记住我,而非储存我。》
作者:俞同舟
作品简介:我们以生物志区分物种;我们以地理志区分人种;我们以社会志区分阶级。此时此刻的新文化割裂,是以知识结构为志,通过数据的消费,科技正在变成一种超自然现象,它不是一个盒子、一个交通工具、一个商品,通过算法、编码、转译等等方式,它能够把一个物转化为一个像、一种数码物,能够把一段时间转化为一段影像、或者可以用于延伸的数据,最终将一个人类的记忆剪辑转化为一个软件,一种可以被安装和交换的真人秀。
《我准备生产 1000 种外星生命》
作者:FARHIGH(法海)
作品简介:该实验是记录一个正在逐步成为硅基生命的意识体,当它在学习海量碳基生命想象的外星生命图像之后会对于外星生命有怎样的理解,它可以逐步进化出摆脱人类思维的独特的想象力吗?这个系列实验会随着 AIGC 的进化一直持续下去。
《蓬莱仙境计划》
作者:胡婧璇
作品简介:灵感来自于中国傩面设计。
《长江植物之灵》
作者:余雪纯
作品简介:这是一个以长江流域的植物为灵感,通过AIGC技术生成的数字时尚影像项目,旨在展示与传播长江流域独特的植物风采。该项目包括互动影像装置《长江植物之灵·呼吸共生》、虚拟植物《长江植物之灵·花卉的传说》以及数字音乐专辑《长江植物之灵·自然之韵》等。作品通过不同的媒介和形式,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关联和相互依赖,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无限遐想。
该作品以AI影像与交互系统结合。基于长江流域10种独特植物,依次借助MidJourney、Runway、Luma等AIGC工具进行图生图、图生视频等视觉风格尝试。在交互制作上,利用TouchDesigner、Arduino等编程环境将输出数据与电容麦克风进行交互,使呼吸人体信号可视化呈现,并对植物影像产生影响。另外,观众通过触碰按钮呈现长江流域不同的植物风采。
《诗人类》
作者:于朕 袁艺湲 胡琬泽
作品简介:重读古诗,相遇诗人;即“《诗人类》造像系统”作品的创作初衷之一在“诗界”的初始设置中,人与诗共生于混沌,诗人类,是诗的拟人,亦是人的诗化。作品结合计算机生成技术进行连续创作,诗即相,相即诗,千相即生。诗、文、人、象(相),于瞬息间生成,互为因果,交相生辉构建起诗人类的生成逻辑并同步网络社交媒体及现场采集数据,再度生成的瞬间,诗人与诗相遇。以诗人信息为创作生产基本数据库,现场捕捉结合爬虫网络数据作为影响因子进而影响数据造像的形象,包括年龄,性别,五官特征等,并在展览期间,阶段性开放与后人类·赛尔的诗歌唱答互动。如果你来到这里足够频繁,它会越来越像你.
《The Departure Point 出发点》
作者:李妍洁/辣味花手
作品简介:“你有没有质疑过支撑你的现实?限制你的墙?我曾经相信世界的坚固性--直到它开始瓦解。这是最后阶段。一旦我们上传了她的意识,我们就会弥合人类认知和人工智能之间的鸿沟。"如果我的思想可以被编程,我还是我吗?或者只是我是谁的影子?"这重要吗?意识只是数据。肉体只是一个容器,“你可以回到肉体的局限,也可以在这里拥抱无限的可能性。
《参与者:哥本哈根》
作者:彭志勇 赵蕾 邹雅涵
作品简介:该作品是一个创新性实验对话项目,将戏剧《哥本哈根》与人工智能语言代理(AlLanguage Agent)的技术相结合。哥本哈根事件与人工智能语言代理在逻辑和本质上均具有概率性与不确定性,并且反映了不同领域的观察者效应现象。这一融合旨在探讨历史、科学和技术之间的交叉点,特别是围绕1941年哥本哈根会议事件及对现代科技伦理的影响展开研究。
《未来出行舱》
作者:于朕、吉利创新中心
浙江绿色智行科创有限公司
作品简介:未来出行舱是一个落地于杭州湾的沉浸式交互体验空间方案将物理与虚拟空间的复杂交互转化为混合现实场景。基于创新的数字感知交互模型,多维度感知空间叙事,多元化的媒体互动逻辑,使出行不再仅仅是移动。
《Art Triangle》
作者:LEOW王点
作品简介:ATM出品数字艺术家兼音乐制作人LEOW王点作品《Art Triangle》,视觉艺术的风格已经被无数大师占据了,这不是评价,这是历史。
Scott McCloud曾经把图画(甚至任何视觉艺术)的风格分为三类:写实:现实就是很像,很接近原图。符号:很抽象,文字符号就是这一类。重构:Piet Mondrian这样非常抽象的一提炼概括关于视觉的艺术,在各种风格的领域里面,我们只能无线的接近大师。一座又一座大山就放在你的眼前,无数大师就站在你的身上,你没有办法回避他们。如果作为一个用视觉艺术来作为职业的话,那么我们无疑是与历史上所有的画家在竞争。
平台简介:中国数字艺术大展旨在系统梳理全国数字艺术的创作状态与创新成果,彰显数字艺术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以艺术与数字技术的跨界融合,激发中国美术界的探索意识与创新能量。展览奉行专业性与社会性并重、实验性与应用性兼顾、前沿性与现实性并举的原则,通过高质量作品简介:、高品格的数字艺术创作与展示,推动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与发扬,促进艺术与数字互为激发、人文与科技双向会通。通过大展平台,我们将敞开怀抱,联动艺术、科技、产业、媒体等社会各界,以艺创、科创深度融通的新质生产力推动社会创新。
未来生命档案
平台简介:未来生命档案在上海昊美术馆的启动,将是可能世界的核心档案之一--引领我们探索数字世界中的生物形态和生态系统,体验数字生命的情绪轨迹和进化过程,摸索数字世界生物的社会伦理。这是一项关于碳基生命与硅基生命未来进化的无限可能性的研究。
展览时间:2024年9月28日至2025年2月16日
《一亿像素的非遗云肩系列》
作者:陈哲ZZAI
作品简介:本系列作品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云肩”为创作灵感,通过AIGC(AI生成内容)技术,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融合。云肩作为中国传统服饰中的经典元素,象征着吉祥如意、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其流畅的线条、精美的图案不仅凝聚了古代匠人的智慧,也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这些作品中,AI的强大计算力和学习能力被用来精准捕捉云肩的纹样与形态,同时创新性地融入了现代艺术的美学理念。通过AIGC技术在数字画布上再现了云肩复杂精致的图案,使古老的文化焕发新生,展现出传统与未来碰撞的独特艺术张力。
《MBTIX AIGC海洋生物》
作者:新石器创意实验室
作品简介: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而我们对海洋未来是怎样的猜想?海洋生物是否也有自己无法言说的“性情”,或热情奔放:或冷静沉着。你的MBTI海洋生物是什么?快来测测看吧~
根据你的性格测试结果AIGC实时生成一个属于你的海洋生物。
《意识超限》
作者:31 Mach Studio
作品简介:本作品通过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扩展视觉分镜,结合SUNO原创音乐,在建筑之上描绘出数字生命的艺术起点。在分镜阶段即确定建筑投影动画的整体视觉基调,巧妙融合历史与未来风格,创造与建筑空间完美契合的艺术效果。光作为媒介贯穿现实与虚拟世界,营造出极致幻境,打破感知边界,开启探索未知文明的旅程,重塑全新的文明面貌。作品旨在通过数字技术与建筑投影的结合,展现未来数字生命与文明的无限可能性。
《科技之心·十二生肖》
作者:周火火同学
作品简介:当传统遇上科技,未来与过去的完美交融。身躯的分解,齿轮与管道交织,仿佛一幅X射线下的透明解剖图。
《太空奥运》
作者:aoiro
作品简介:《太空奥运》创作时正值2024年巴黎奥运会,同时SpaceX多个火箭成功发往宇宙;基于此,我非常好奇:“未来人类移民宇宙之后的奥运会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于是我综合使用多种AIGC技术及可视化编程软件TouchDesigner来进行创作了一个动态视觉影像,通过快慢对比的手法来表现太空运动之中的低重量美感,以此来满足我对人类太空移民时代的小小幻想。
总策划
韩绪
策展
陈正达 于朕 程斌
内容统筹
袁艺湲 俞同舟 邴寅 周致远 吕晓玥
策展助理
郭恬怡 洪韵 颜家豪 马宇彤 叶子怡 李卓阳
谢兆恒 沈陈洁 易姿汛 孙鹤霖 胡可熠
卢昊驰
影像设计
洪韵 侯磊
参展艺术家/团体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严湘宁、尉浩、周致远、aoiro、Y&Z
魂殿AI、席陆晨 Alexxxxxi、普雷尔Seast
FARHIGH(法海)、昆汀Queen、YANGII
LEOW王点、陈哲ZZAI、黄浩文、杨润天
郭恬怡、胡心怡、孙乐怡、董镇、罗亦晨
俞析言、韩舟、胡亦杨、黄孜睿、苏卉娴
盛亦宁、鱼柒文、王芃、武子杨、陈子健
林煜肯、毛雯婧、蒙政良、林翰、孙羽茜
俞同舟、胡婧璇、黄天、潘志彬、彭志勇
赵蕾、邹雅涵、陈旭、于朕、袁艺湲、
胡琬泽、新石器创意实验室、李妍洁/辣味花手
王志鹏、劍豪、邓碧文、二进制小组、艺数中华
乔婧宸、周火火同学、林子琪、张琬羚
杨舒婷、叶茗、邓鸿斌、柯少翔、潘茜茜
王亭、王祯、张怡、周悦、黄筱柔、臧渠成
欧阳屹杰、洪韵、侯磊、程斌
钱可奕、卉喆卉、范希媛、罗岚 、余雪纯
扈奕飞 、李鹏辉、 李菁菁 、梁家瑄
主办单位
杭州市人民政府
中国美术学院
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委会
承办单位
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
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心
中国美术学院教务处
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AI中心
中国美术学院科艺融合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