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所有版块导航
Python
python开源   Django   Python   DjangoApp   pycharm  
DATA
docker   Elasticsearch  
aigc
aigc   chatgpt  
WEB开发
linux   MongoDB   Redis   DATABASE   NGINX   其他Web框架   web工具   zookeeper   tornado   NoSql   Bootstrap   js   peewee   Git   bottle   IE   MQ   Jquery  
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算法  
Python88.com
反馈   公告   社区推广  
产品
短视频  
印度
印度  
Py学习  »  Python

理解Python中GIL锁

马哥Linux运维 • 2 年前 • 370 次点击  

GIL(Global Interpreter Lock)不是Python独有的特性,它只是在实现CPython(Python解释器)时,引入的一个概念。在官方网站中定义如下:

In CPython, the global interpreter lock, or GIL, is a mutex that prevents multiple native threads from executing Python bytecodes at once. This lock is necessary mainly because CPython’s memory management is not thread-safe. (However, since the GIL exists, other features have grown to depend on the guarantees that it enforces.)

由定义可知,GIL是一个互斥锁(mutex)。它阻止了 多个线程同时执行Python字节码,毫无疑问,这降低了执行效率。理解GIL的必要性,需要了解CPython对于线程安全的内存管理机制。

首先,我们来看看单核CPU下,多线程任务是如何调度的。

由图可知,由于GIL的机制,单核CPU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在运行。当线程遇到IO操作或Timer Tick到期,释放GIL锁。其他的两个线程去竞争这把锁,得到锁之后,才开始运行。

线程释放GIL锁有两种情况,一是遇到IO操作,二是Time Tick到期。IO操作很好理解,比如发出一个http请求,等待响应。那么Time Tick到期是什么呢?Time Tick规定了线程的最长执行时间,超过时间后自动释放GIL锁。

虽然都是释放GIL锁,但这两种情况是不一样的。比如,Thread1遇到IO操作释放GIL,由Thread2和Thread3来竞争这个GIL锁,Thread1不再参与这次竞争。如果是Thread1因为Time Tick到期释放GIL,那么三个线程可以同时竞争这把GIL锁,可能出现Thread1在竞争中胜出,再次执行的情况。单核CPU下,这种情况不算特别糟糕。因为只有1个CPU,所以CPU的利用率是很高的。

在多核CPU下,由于GIL锁的全局特性,无法发挥多核的特性,GIL锁会使得多线程任务的效率大大降低。

Thread1在CPU1上运行,Thread2在CPU2上运行。GIL是全局的,CPU2上的Thread2需要等待CPU1上的Thread1让出GIL锁,才有可能执行。如果在多次竞争中,Thread1都胜出,Thread2没有得到GIL锁,意味着CPU2一直是闲置的,无法发挥多核的优势。

为了避免同一线程霸占CPU,在python3.x中,线程会自动的调整自己的优先级,使得多线程任务执行效率更高。

既然GIL降低了多核的效率,那保留它的目的是什么呢?这就和线程执行的安全有关。

准确的说,GIL的线程安全是粗粒度的。也就是说,有GIL都不意味着线程安全。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def add():
    global n
    for i in range(10**1000):
        n = n +1
def sub():
    global n
    for i in range(10**1000):
        n = n - 1
n = 0
import threading
a = threading.Thread(target=add,)
b = threading.Thread(target=sub,)
a.start()
b.start()
#join 用于阻塞主线程,避免过早打印n
a.join()
b.join()
print n

上面的程序对n做了同样数量的加法和减法,那么n理论上是0。但运行程序,打印n,发现它不是0。问题出在哪里呢,问题在于python的每行代码不是原子化的操作。比如n = n+1这步,不是一次性执行的。如果去查看python编译后的字节码执行过程,可以看到如下结果。

19 LOAD_GLOBAL              1 (n)
22 LOAD_CONST               3 (1)
25 BINARY_ADD          
26 STORE_GLOBAL             1 (n)

从过程可以看出,n = n +1 操作分成了四步完成。因此,n = n+1不是一个原子化操作。

1.加载全局变量n,2.加载常数1,3.进行二进制加法运算,4.将运算结果存入变量n。

根据前面的线程释放GIL锁原则,线程a执行这四步的过程中,有可能会让出GIL。如果这样,n=n+1的运算过程就被打乱了。最后的结果中,得到一个非零的n也就不足为奇。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GIL是粗粒度的,它只保证了一定程度的安全。如果要做到线程的绝对安全,是不是所有的非IO操作,我们都需要自己再加一把锁呢?答案是否定的。在python中,有些操作是是原子级的,它本身就是一个字节码,GIL无法在执行过程中释放。对于这种原子级的方法操作,我们无需担心它的安全。比如sort方法,[1,4,2].sort(),翻译成字节码就是CALL METHOD 0。只有一行,无法再分,所以它是线程安全的。

总结

对于IO密集型应用,多线程的应用和多进程应用区别不大。即便有GIL存在,由于IO操作会导致GIL释放,其他线程能够获得执行权限。由于多线程的通讯成本低于多进程,因此偏向使用多线程。

对于计算密集型应用,多线程处于绝对劣势,可以采用多进程或协程。

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97218985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Python社区是高质量的Python/Django开发社区
本文地址:http://www.python88.com/topic/152120
 
370 次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