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机器学习算
法与Python学习 ,
选择加星标
精彩内容不迷路
很多朋友害怕算法,其实大可不必,算法题无非就那几个套路,一旦掌握,就会觉得算法实在是太朴实无华且枯燥了!本文选自硬核算法教程《labuladong的算法小抄》,带你学习套路,把握各类算法问题的共性!数据结构是工具,算法是通过合适的工具解决特定问题的方法。对于任何数据结构,其基本操作无非遍历 + 访问,再具体一点就是:增、删、查、改。那么该如何在力扣刷题呢?很多文章都会告诉你“按标签刷”“坚持下去”等。不说这些不痛不痒的话,直接给具体的建议。
这是我刷题一年的亲身体会,下图是 2019 年 10 月的提交截图:据我观察,大部分人对与数据结构相关的算法文章不感兴趣,而是更关心动态规划、回溯、分治等技巧。这是不对的,这些常考算法技巧在《labuladong的算法小抄》中都会有所涉及,到时候你就会发现,它们看起来高大上,但本质上就是一个多叉树遍历的问题,配合算法框架,并没有多难。因为二叉树是最容易培养框架思维的,而且大部分常考算法本质上都是树的遍历问题。其实大家不是没思路,只是没有理解“框架”是什么。不要小看下面这几行代码,几乎所有二叉树的题目一套用这个框架就都出来了。1void traverse(TreeNode root) {
2 // 前序遍历
3 traverse(root.left);
4 // 中序遍历
5 traverse(root.right);
6 // 后序遍历
7}
比如随便拿几道题的解法代码出来,这里不用管具体的代码逻辑,只看看框架在其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LeetCode 124 题 ,难度为 Hard,求二叉树中最大路径和,主要代码如下: 1int ans = INT_MIN;
2int oneSideMax(TreeNode* root) {
3 if (root == nullptr) return 0;
4
5 int left = max(0, oneSideMax(root->left));
6 int right = max(0, oneSideMax(root->right));
7
8 /**** 后序遍历 ****/
9 ans = max(ans, left + right + root->val);
10 return max(left, right) + root->val;
11 /****************/
12}
那为什么是后序呢?题目要求最大路径和,对于一个二叉树节点,是不是先计算左子树和右子树的最大路径和,然后加上自己的值,这样就得出新的最大路径和了?所以说这里就要使用后续遍历框架。 LeetCode 105 题 ,难度为 Medi um,要求根据前序遍历和中序遍历的结果还原一棵二叉树,这是很经典的问题,主要代码如下: 1TreeNode buildTree(int[] preorder, int preStart, int preEnd,
2 int[] inorder, int inStart, int inEnd, Map inMap) {
3
4 if(preStart > preEnd || inStart > inEnd) return null;
5
6 /**** 前序遍历 ****/
7 TreeNode root = new TreeNode(preorder[preStart]);
8 int inRoot = inMap.get(root.val);
9 int numsLeft = inRoot - inStart;
10 /****************/
11
12 root.left = buildTree(preorder, preStart + 1, preStart + numsLeft,
13 inorder, inStart, inRoot - 1, inMap);
14 root.right = buildTree(preorder, preStart + numsLeft + 1, preEnd,
15 inorder, inRoot + 1, inEnd, inMap);
16 return root;
17}
不要看这个函数的参数很多,它们只是为了控制数组索引而已,本质上该算法就是一个前序遍历算法。 LeetCode 99 题 ,难度为 Hard,要求恢复一棵 BST(完全二叉树),主要代码如下: 1void traverse(TreeNode* node) {
2 if (!node) return;
3
4 traverse(node->left);
5
6 /****中序遍历 ****/
7 if
(node->val val) {
8 s = (s == NULL) ? prev : s;
9 t = node;
10 }
11 prev = node;
12 /****************/
13
14 traverse(node->right);
15}
这不就是中序遍历嘛,对于一棵 BST,中序遍历意味着什么,应该不需要解释了吧。你看,Hard 难度的题目不过如此,而且还这么有规律可循,只要把框架写出来,然后往相应的位置加内容就行了,这不就是思路嘛!对于一个理解二叉树的人来说,刷一道二叉树的题目花不了多长时间。那么如果你对刷题无从下手或者有畏惧心理,不妨从二叉树下手,前 10 道也许有点难受;结合框架再做 20 道题,也许你就有点自己的理解了;刷完整个专题,再去做什么回溯、动态规化、分治专题,你就会发现只要涉及递归的问题,基本上都是树的问题。在《labuladong的算法小抄》“动态规划解题套路框架”章节中,会讲到凑零钱问题,暴力解法就是遍历一棵 N 叉树: 1def coinChange(coins: List[int], amount: int):
2
3 def dp(n):
4 if n == 0: return 0
5 if n 0: return -1
6
7 res = float( INF )
8 for coin in coins:
9 subproblem = dp(n - coin)
10 # 子问题无解,跳过
11 if subproblem == -1: continue
12 res = min(res, 1 + subproblem)
13 return res if res != float( INF ) else -1
14
15 return dp(amount)
这么多代码看不懂怎么办?直接提取框架,这样就能看出核心思路了,这就是刚才说到的遍历 N 叉树的框架:1def dp(n):
2 for coin in coins:
3 dp(n - coin)
其实很多动态规划问题就是在遍历一棵树,你如果对树的遍历操作烂熟于心,那么起码知道怎么把思路转化成代码,也知道如何提取别人解法的核心思路。再看看回溯算法,在《labuladong的算法小抄》“回溯算法解题套路框架”中会直接告诉你,回溯算法就是一个 N 叉树的前序 + 后序遍历问题,没有例外。比如,排列组合问题、经典的回溯问题,主要代码如下: 1void
backtrack(int[] nums, LinkedList track) {
2 if (track.size() == nums.length) {
3 res.add(new LinkedList(track));
4 return;
5 }
6
7 for (int i = 0; i 8 if (track.contains(nums[i]))
9 continue;
10 track.add(nums[i]);
11 // 进入下一层决策树
12 backtrack(nums, track);
13 track.removeLast();
14 }
15
16/* 提取 N叉树遍历框架 */
17void backtrack(int[] nums, LinkedList track) {
18 for (int i = 0; i 19 backtrack(nums, track);
20}
N 叉树的遍历框架,找出来了吧。
你说,树这种结构重不重要?综上所述,对于畏惧算法或者刷题很多但依然感觉不得要领的朋友来说,可以先刷树的相关题目,试着从框架看问题,而不要纠结于细节。所谓纠结细节,就比如纠结 i 到底应该加到 n 还是加到 n - 1 ,这个数组的大小到底应该开成 n 还是 n + 1 ?从框架看问题,就是像我们这样基于框架进行抽取和扩展,既可以在看别人解法时快速理解核心逻辑,也有助于我们找到自己写解法时的思路方向。当然,如果细节出错,你将得不到正确的答案,但是只要有框架,再错也错不到哪去,因为你的方向是对的。但是,你要是心中没有框架,那么根本无法解题,给你答案,也不能意识到这就是树的遍历问题。框架思维是很重要的,有时候按照流程写出解法,说实话我自己都不知道为啥是对的,反正它就是对了……这就是框架的力量,能够保证你在思路不那么清晰的时候,依然写出正确的程序。最后我们总结一下,刷算法题建议从“树”分类开始刷,结合框架思维,把几十道题刷完,对于树结构的理解应该就到位了。这时候去看回溯、动态规划、分治等算法专题,对思路的理解可能会更加深刻一些。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少纠结细节,不要热衷于炫技;希望读者多从框架看问题,多学习套路,把握各类算法问题的共性,《labuladong的算法小抄》将会为你提供这方面的帮助。
参与方式:文末留言,赞数最多的3位为本次中奖者
开奖时间:2021年2月2号20点
备注:如有问题,请添加小助手微信:MLAPython,备注(姓名-单位-研究方向)